但我最鐘意的還是它們家的傣味水果。
草莓、菠蘿、芒果、木瓜和梨切成小塊,撒上辣椒拌一拌。入口先是水果滿滿的甜味,多吃幾口后辣味開始發酵,能夠感受酸甜辣咸脆對味蕾的輪番轟炸。

昆明人的涼拌水果并沒有西雙版納的做法那么辣,它的水果更大眾化,口感也偏甜更容易讓人接受。
幾種水果對比下來,我覺得鮮甜且多汁的水果是最適合這種做法的。如果要推薦,我會堅定地把票投給草莓和菠蘿。
其它傣味店鋪推薦:
多哥水傣味餐廳
很有特色的當地餐廳,菜品味道以酸甜苦為主。推薦大家試試包燒系列,包燒雞腳筋、包燒豆腐、包燒羅非魚、包燒豬耳朵……調味到家了,包啥都好吃。
神秘小炒 昆明老饕心中地位很高的凹糟館子,青椒炒脊筋、炒餌塊、手撕雞都是必點的招牌。
思茅菜
思茅其實也就是現在的普洱。不過,世人多知普洱茶,知道思茅菜這種叫法的人并不多。
思茅菜和傣味有些類似,也是以酸辣為主,不過口味會更柔和一些,沒那么酸,也沒有那么辣。再加上它綜合了其他民族的口味和思茅當地原料,走出了自己的風格。
普洱小炒雞
在調料上,除了常見的油鹽醬等調料外,思茅菜還會加入香料去腥,然后加入大量的芫荽、苤菜等,豐富且不矛盾的佐料,也是思茅菜讓人耳目一新的原因。
思茅菜的食材以野菜為主,你到冷柜前一看,全是各種奇奇怪怪的植物。
薄荷算是最常見的了,還有板藍根、苦藤花、狗雞尖、攀枝花、大白花……每個初來乍到試圖去辨認這些野菜的人,都要敗下陣來。罷了罷了,還是做個安靜的食客吧。
阿嬌魏道
地址:兩家分店
營業時間:09:00-21:00
阿嬌魏道是霧馬咖啡的“吃貨”主理人強烈推薦的店,”這家店好吃的!好吃的!”大聲連說了兩遍,表示雙重肯定。
他們有兩家店,環城南路那家主要做小炒菜,像是豆米炒南瓜尖、普洱小炒雞,每道菜端上來都是紅紅綠綠的,賣相是差強人意,但香料加得足足,味道又香又辣,很是下飯。
而且,份量著實有點大,每道菜都夠我吃兩頓的了。
而潘家灣附近這家,同時賣傣味和普洱的特色小吃。像是佤族雞肉爛飯、保山的稀豆粉米線等,都是很有特色的地方小吃。
其它店鋪推薦:
從水爐普洱生態菜館
開在南強街附近的一家普洱菜餐廳,普洱小炒雞是必點,此外還有炒牛肉、板藍根湯也很推薦。
蘇記隱蔽地
這是一家藏在小巷深處的小店,外地人一般找不到,找到了也不知道怎么點菜。店里沒有菜單,看食材講出你想吃的做法。老板叫蘇啟勝,做一手地道思茅菜,還上過《十二道鋒味》。
保山火瓢牛肉
云南并不是牧區,許多人以為云南沒有美味的牛肉大菜。但因為云南地質條件實在復雜,從南到北,雨林、山林、草原、雪山眾多,本地也有許多名牛品種。赫赫有名的的潮汕牛肉火鍋所用的好牛肉,其實也都是來自云貴高原。
在云南找好吃的牛肉火鍋,我推薦大家一定要嘗嘗保山的火瓢牛肉。
首先要cue一下牛肉火鍋所用的鍋具“銅瓢”,很有看點。
它是用整塊銅板手工打制而成的,打制的過程也頗為復雜,從原銅到餅銅,要反復敲打打出鍋體大致的形狀。
為了給鍋增加硬度和亮度,還需要用錘子一點一點均勻敲打,因此整個鍋體會留下獨特的手工痕跡。
至于味道,那自然也是值得大夸特夸的。
主食材一般是牛肉和牛雜,比如牛肚、牛筋、牛舌等都要提前燉好,火要用老式風爐燒出來的炭火,基本上一桌一灶。
瓢里的湯底用的是加了秘制調料的香辣牛骨湯,其余配菜倒是和一般的火鍋食材相差不多,牛干巴、臘鵝是當地特色的肉菜,其它蔬菜大家挑自己偏愛的下就行。
當牛肉在鍋里煮著,香氣就慢慢飄了出來。
吃牛肉要吃壯,肥瘦相間的土黃牛肉,裹滿噴香的胡辣子在唇齒間交融的感覺,讓人根本停不下手中的筷子,什么減肥的指標都得往后靠一靠。
店鋪推薦:
永昌清真火瓢牛肉(中央金座店)一家老店,味道正宗,紅湯清湯都好吃,分量也特別足,點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哦~
保山清真火—瓢牛肉火鍋(朗悅灣店)牛肉很香,牛筋、牛肚都很好吃。推薦大家選麻辣鍋,加蘸水。
牛菜館
牛菜館是昆明人的叫法,它的原型其實是清真菜館。扎根云南的清真菜館也入鄉隨俗,學會了滇菜的做法,還愛上了蘸水文化,已經成為最會搞花頭精的清真菜了。
清真保德牛菜館(盤江西路店)地址:青年路延長線71號
營業時間:07:00-14:00,17:00-21:00
人均:34元/人
我的昆明朋友毫不掩飾他對牛菜館的偏愛,無論是家族聚會還是有朋友來,都想著要去吃上一頓。
清真保德牛菜館是他從小吃到大的館子,這不正好趕上他們家庭聚餐,那我是必須要去蹭飯的。
這家店名氣不大,口味卻是實打實的好吃,如今的我光看照片就忍不住想要打飛的再去吃一次。
牛菜館吃牛是一絕。單單是牛肉就能變出涼片、牛干巴、現炸、涼拌等多種版本,算是把牛吃得明明白白。
清湯牛肉燉得那叫一個香軟爛,肥瘦相間的牛肉一抿就會化開,牛筋糯軟嫩滑卻依舊有一些嚼勁在。湯中有滿滿的油花,還加了各種秘制香料,濃香撲鼻,夠鮮夠濃。
涼雞也是最本真的美味。這道菜很多餐廳都能吃到,但一般認為牛菜館做的最干凈也最美味。
它的做法有點類似上海的白斬雞和廣東的白切雞,沒有加復雜的香料,只是純正的鹽味和雞原本的肉香。雞皮是迷人的金黃色,肉吃起來很嫩滑,一點也不柴。
真不是我尬夸,除了肉菜,在云南連最普通的蔬菜,像是南瓜藤尖、素炒豆尖吃起來都格外肥美,清甜。

還有地道的洋芋粑粑,外殼略帶酥脆,里餡的洋芋軟爛,吃的時候還可以蘸點辣椒面,騙我連吃了三四只。
總之,他們家閉眼點都不會踩雷。唯一要小聲提醒的大概就是去吃的時候,最好多喊幾個人,可以多吃幾道菜!
對了,牛菜館一般還會兼做主食的,大酥牛肉面或者大酥牛肉米線,也可以早上來試試最板扎的昆明早餐味道。
越南小卷粉
越南小卷粉的歷史由來難以考證了,有人說是滇越鐵路運營后,部分越南人民為謀生計,開始在鐵路邊賣卷粉,傳到國內后就成了越南小卷粉。也有人認為越南小卷粉是從越南河內的清池縣傳過來的。
如今越南小卷粉在和越南接壤的紅河州最為常見,口味也最為正宗,當然在昆明也是可以吃到越南小卷粉的。
開遠二姨媽小卷粉
地址:如意巷48號
營業時間:10:30-18:30
人均:14元/人
他們家做卷粉的夫婦就是開遠人(開遠是紅河州下屬的城市),遠道而來“傳播”家鄉美食。敢于直接把城市寫進店名里,就是地道美味的底氣。
雖然名為“越南小卷粉”,但米皮里包的是香菇肉、芹菜肉等偏中式的炒肉末,和越南大多數地區包蝦和青菜的卷筒做法不太相同。
他們家的卷粉一共有四種口味:香菇、蔥肉、芹菜肉和黃芥菜,如果想一次性嘗遍,可以選擇拼一盤小卷粉。
制作的時候,店主會先把米粉糊抹勻在蒸鍋上,大約30秒蒸成熟米皮后就用竹簽挑起,卷上餡料就是一條油亮剔透的小卷粉。

他家的卷粉皮非常薄,軟糯又有嚼勁,內餡的味道也是調得剛剛好,四種口味都可以給高分。
最絕的是和卷粉一起端上來的秘制蘸水,卷粉靈不靈,這碗蘸水很重要。
我問了好幾回老板它的配方,他都支支吾吾不正面回答問題,只說是老家最常見的做法。吃起來是酸辣可口,還帶有一點味甜,口感很豐富,簡直就是畫龍點睛之筆。
你要說這家店不出名,可我就在店里遇見了專程打車過來探美食的阿姨。她說來了三次,這回總算吃上了!
事實證明,他確實值得特意打個車過來。
除了小卷粉,他們家的油嗆小米辣洋芋、油炸雞皮這些小零食也都很好吃,如果吃過小卷粉還有胃口,可以順道嘗試一下。

燒烤
昆明的宵夜有兩大特點,一是宵夜以燒烤為主,二是在昆明開燒烤攤的以建水人居多。
資深吃貨聽到建水兩個字就開始饞了,它可是曾經上過《人生一串》的宇宙級的燒烤圣地。
不銹鋼碳烤小桌子一擺,一群人在五顏六色的塑料小板凳坐下,慢慢吃慢慢烤,馬路邊的煙火氣那味就很足了。
昆明覓食之旅,安排上一頓建水燒烤算是圓滿收官。
建水燒烤的當家主角,當然是烤豆腐了。把像是小枕頭一樣的豆腐放到烤盤上慢慢烤,嫩黃的豆腐隨著炭火變得焦黃、鼓囊囊。
吃之前一定要蘸下蘸料再吃,豆腐外表焦脆,內里卻是潔白細嫩,一口一只就是神仙不換的美味。
蘸料也很特別,分為一濕一干。濕蘸碟會加濃郁的紅油乳腐汁,厚、鮮、濃郁一吃就是云南燒烤特有的味道。干蘸料里,一般會加花椒面和鹽,讓燒烤更加可口和辛香。
還有烤小瓜,其實就是西葫蘆,也是云南燒烤里很常見的一道烤蔬菜。切成圓片的小瓜看起來綠瑩瑩,烤著吃清爽多汁,是一眾肉類燒烤間很好的點綴。
另外,像烤雞腳、烤洋芋、烤蔥串豬腸、烤魚等也都是建水的燒烤特色。肉類都會提前腌制過,很容易烤得入味,大家敞開了肚子放心點就是了!
推薦店鋪:
老牌建水燒烤 這家店不是當地人帶路,根本找不到。它能開10多年,靠的必須是好味道。
強烈安利雞爪和包漿豆腐,雞爪糯、豆腐醇厚,加上恰到好處的調味,這是真真實實擼串的快樂。
此外,基本上你在大眾點評上搜建水燒烤,跳出來收錄年份久的都不會太差。
///
當今中國最著名的“吃貨”陳曉卿曾說過,“直到現在,我還沒有發現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!碧炷虾1,就沒有他接受不了的口味。
我覺得在云南這個地處邊境、民族混雜、萬物共生的地方尋找美食,就多少要懷著一點這樣的包容心態。大膽嘗試,說不定就有驚喜!
cr嬉游山宗子